首页

艾彩sm

时间:2025-05-26 07:28:15 作者: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 浏览量:16480

  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

  抗旱保灌的同时,全力防御“龙舟水”

数据来源:水利部   制图:张丹峰

 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(记者李晓晴)记者从水利部获悉:春灌已近尾声,全国累计灌溉供水463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近4亿亩;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,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,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支撑。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受旱较严重的河南、陕西、山西等省份386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2713万亩,灌水量超30亿立方米。

  今年以来,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%,江河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。特别是西南地区去冬以来、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,降雨持续偏少,叠加高温大风天气,土壤失墒加快,耕地受旱较常年同期略偏重。

  水利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,近期针对山西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8省区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(针对广西的应急响应已终止),派出10个工作组赴一线调研指导抗旱工作。

  科学调度保障水源。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,确保流域内灌溉用水。针对局地旱情,今年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,长江上游水库群累计向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,全力保障灌区和下游沿线城乡用水。

  加快完善灌排设施。去年中央投入超1000亿元实施1300多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。各地抢抓时机开展冬春修,加快完成灌区项目和灾毁灌排工程修复,解决渠道输水不畅、卡点堵点问题,补齐灌排体系短板,4257处重点水毁水利设施基本完成修复,春季农业生产中已发挥效益。

  坚持实施科学灌溉。建立受旱区域大中型灌区灌溉保障情况台账,指导地方逐灌区摸排冬小麦等作物所处生育期、需水量、灌区可供水量,摸排待播地缺水缺墒情况,以旬为周期滚动预测作物时令灌水需求,结合水源及预期来水情况,分析研判未来供水保障能力,提前做好水源调度。坚持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,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灌溉。

  在做好抗旱保灌工作的同时,全力做好“龙舟水”防御。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,受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北抬共同影响,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、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,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,俗称“龙舟水”。

  水利部坚持预防为主,开展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监督检查,协助地方排查度汛安全隐患。4月底前已基本完成水毁设施修复,督促个别未完成修复项目加快施工进度,逐一落实安全度汛措施。

  6月1日起,我国南方地区将进入主汛期。水利部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,掌握洪涝干旱致灾风险,守住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。

  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25日 第 02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4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1059元 下调16个基点

安心当了工人,董礼涛却不安于循规蹈矩地干活。“每干一个活,我都在想,怎么能更好地完成。”他天天围着机床转,原来的工序是这样的,串一串又能咋样?“超级别”的件,到底是咋做的?那时候,不爱说话的“小董”,每天闷头研究机床、工序,同样的机床,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.05毫米范围内时,董礼涛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.01毫米的范围。

北京经开区发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

行动计划》指出,京津冀将统筹构建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,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区域能源供应格局。立足京津冀三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,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,优化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布局,提升区域能源自给能力。大力推动供热模式由化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能源耦合发展,供热系统向低碳化、智能化转变。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,优化煤炭产能布局,推进煤电和炼油升级改造,确保传统能源供应保障安全稳定。

外媒热议三中全会 期待中国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

哈尔滨展示中心展出的金漆镶嵌精品有屏风、牌匾、器皿、摆件、家具等多个品类,制作技艺精湛,设计独具匠心,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一古老技艺的辉煌与魅力。(完)

“两弹一星”纪念地灯塔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怀柔雁栖湖校区点亮

就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,中国商务部也明确回应称,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、不接受,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,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
18所高校青年联合发布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“南开倡议”

“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,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,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,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。”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,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注定是不会得逞的。两岸同胞要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,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发展两岸关系、办好“自己家里的事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自觉做中华文化和共同家园的守护者、传承者、弘扬者,在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